主題文章

朱耀光

鄉土學社

文化研究進階課程:藝無界工作坊 (HUMS2461)導師

我說的用心,不單是用功備課,還要帶著識覺去教學,being mindful。設計這個「藝.史.無界」的課程,我心裡是有一些「抽象」的學生的,我不斷想,那些來自五湖四海的「資優」學生究竟想學些什麼?直至我遇到來自各區中學的「資優」學生......

 

課程順利完成,同學們今天帶著集體創作的口述歷史圖鑑探訪三所老舖(林池記、星光、何俊記),老舖的舖主看到圖鑑,愛不釋手,視圖鑑如至寶一樣,更紛紛嚷著要和學生合照,他們看著手中那本由自己店舖的故事所變成的「書」,就像看著孩子一樣。林家姊妹不斷稱讚學生有心思,將自己的舊衫包裝圖鑑,表達一段故衣歷史。星光的陳生驚訝於學生在Google Map上找到店舖舊址的照片,還說那張照片拍於去年十號風球之前。何姨姨看著濺在圖鑑上的芥辣、酸梅醬,寓意店舖三代人走過甜酸苦辣的日子,都感謝學生的心意。

 

看到學生和老店一起完成一次歷史學習旅程,我心情非常激動,這就是我一直尋找的教學。所謂教學(teaching),其實是在創造一個學習的群體(learning community),在這個群體之中,不單學生在學習,教師也在學習,即使受訪的店主也在學習。事實上,各方置身在學習過程中,而且都在主動地學習。我們都在歷史故事中學習社群和社區的真義,所以一本圖鑑,大家也覺得自己「有份」(ownership)。尤其是學生能夠全然投入在探究有關故事如何反映歷史,並且將歷史與個人連繫起來。

 

現代教育最大的問題是疏離,家長將子女的教育外判給學校,教師對學校負責的方法,就是追求入大學人數和合格率,學生為自己的前途拚命考試。這樣的教育,最終使「學習」淪為手段--賺錢的手段、升學的手段、成功的手段。然而,「學習」本身不就是目的嗎?學習就是這樣自發的行動。我的生命故事啟發了你,而你也將自己的故事放在我的生命故事之中。

 

因為這不是歷史課程,而是一次社區研習,歷史只是其中的功具。課程完結了,我不希望停留在自我感覺良好的狀態,所以把握午飯的時間,問問學生的意見。津津說,這次研習不單令她認識了石湖墟的歷史,也令她關心父親的故事。原來,她爸爸曾經是龍虎武師,她說,如果不與爸爸聊天,她可能會錯過一段龍虎武師的光輝歷史。靄恩說,歷史是活的,問我是否還有其他口述歷史研習活動。寶筠告訴我們,原來她也在石湖墟長大,那條新勤街,她走過無數次,但從未抬頭看那幢戰前舊樓的落成年份,自這個課程之後,她看到的石湖墟不再一樣,成長的歲月有了質感。


 
教師並不是要「教」些什麼,而是能辨識學習的所在,然後設計一個讓學習持續發生的環境。我一直在學生的學習中尋找「教」的靈感,在「教」之先,「學」一直在那裡。我盼望學生能重拾研習歷史的熱情,因為我城的失落,是從死氣沉沉的歷史教育開始的。沒有回憶,對於未來的想像只能任由其他人植入(借用了電影《潛行凶間》的inception概念),他們只活在別人的規劃之中。

 

身為歷史教師,為了有更大的自主帶學生走進社區、重回鄉土,使學生再看得見「香港」的模樣,即使離開了學校體制,也在所不惜。學生,才是我成為教師的原因。